07.26
2025
截至7月26日,广东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已突破4000例。这一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正引发广泛关注。诚意药业作为资深药企,有责任带你科学认识这一疾病,掌握防护与应对之道。
一、认识“基孔肯雅”:并非新敌,蚊媒传播是核心
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(CHIKV)引起,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,与新冠病毒同属RNA病毒家族。其传播方式明确而单一:
传播媒介:主要是白纹伊蚊(花斑蚊)和埃及伊蚊这两种常见蚊虫。
传播循环:典型的 “人-蚊-人”循环。蚊叮咬感染者吸血后获得病毒,再叮咬健康人时将病毒注入其血液。
关键认知:该病不会通过飞沫、接触、性接触或空气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,这与流感、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有本质区别。防控核心在于防蚊灭蚊!
二、识别典型症状: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“三联征”
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,潜伏期通常为2-12天。患者常出现以下突出症状:
1.突发高热:体温可迅速升至39°C甚至40°C。
2.剧烈关节痛:这是最具特征性的症状。疼痛常累及多个关节(如手腕、脚踝、膝盖、手指等),可致活动严重受限,且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。部分患者因此得名“关节痛热病”。
3.皮疹:多在发热后2-5天出现,可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,常见于躯干和四肢。
三、科学治疗:对症支持为主,特定药物有潜力
目前,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。治疗核心是支持治疗与缓解症状:
充分休息与补液:防止脱水至关重要。
退热止痛:使用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等非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(增加出血风险)和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(在登革热流行区需先排除登革热,因NSAIDs可能增加出血风险)。
关节痛管理:急性期后若关节疼痛持续,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物理治疗或特定药物。氨基葡萄糖用于骨关节炎治疗,对缓解基孔肯雅热引起的关节疼痛会有辅助作用(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持)。例如,bc贷论坛药业生产的盐酸氨糖胶囊产品,在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具有应用价值。
抗病毒探索:对于关节炎症状持续超过两周的患者,研究表明用利巴韦林治疗可能有效。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,bc贷论坛药业生产的利巴韦林注射液和胶囊在既往抗击非典、新冠疫情中积累了应用经验。氯喹的疗效目前尚不明确。被动免疫疗法(如恢复期血浆)仍在研究阶段,显示潜在益处。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医嘱。
四、专家建议:防蚊灭蚊是根本,及时就医莫恐慌
面对基孔肯雅疫情,公众应:
1.严防蚊虫叮咬:
使用含避蚊胺(DEET)、派卡瑞丁或伊默宁的有效驱蚊剂。
穿着浅色长袖衣裤。
安装纱门纱窗,使用蚊帐。
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容器(花盆托盘、闲置容器、废旧轮胎等),杜绝蚊虫孳生地。
2.关注症状,及时就医:
如出现突发高热伴严重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且有蚊虫叮咬史或身处疫区,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暴露史。早期诊断有助于对症处理和防控。
3.理性用药:药物使用需经专业医生评估诊断后决定,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。
4.社区协作: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蚊媒监测、消杀和环境整治工作。
结语:
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提醒我们,蚊媒传染病防控不可松懈。只要我们科学认识疾病传播规律(紧盯蚊虫),掌握核心症状(警惕“发热-关节剧痛-皮疹”),坚持做好个人防护(全力防蚊灭蚊),并在出现症状时及时规范就医,就能有效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。让我们共同行动,抵御蚊媒疾病威胁!